近日,“舍不得的丽江”COP15全球短视频征集活动行摄丽江专场采风活动开启,多位网络视频创意创作者以及新闻媒体记者共同走进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丽江老君山景区等地,拍摄丽江生物多样性之美,展示丽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深入生态保护区 探寻生物多样性之美
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丽江主城区的重要水源地和生态保护重点区,因其特殊的生态服务功能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2004年12月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5年被列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西南高原湿地环境教育基地。
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一隅(9月18日摄)。新华网发(张东伟 摄)
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而独特,目前已记录到植物566种,其中湿地植物150种、陆生植物416种;动物326种,其中鱼类25种、两栖爬行31种、哺乳动物35种、鸟类235种。此外,保护区是许多候鸟的越冬地和迁徙要道,拥有国家Ⅰ、Ⅱ级保护鸟类有36种。
成片的高山杜鹃花海、宽阔的格拉丹高山草甸、形状各异的丹霞地貌……位于丽江市北部的丽江老君山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吸引了鸟类、虫类等动物前来栖息安家,滋养了多样化植被的生长。良性的自然生态有效地改善了当地气候环境、人文居住环境,增加了空气湿度,形成了“春可转山,夏可赏花,秋可观叶,冬可吟雪”的观赏游览价值。
丽江老君山景区丹霞地貌(9月18日摄)。新华网发(张东伟 摄)
老君山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八大片区之一,丽江老君山景区内森林资源丰富,保存了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杜鹃苔藓矮林、高山杜鹃灌丛、高山草甸以及高山流石滩植被组成的垂直植被带谱,拥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1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4种,国家重点保护兽类 12 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云豹等。
探访林果、盆景种植产业 聚焦生态产业新发展
丽江雪桃是“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丽江市玉龙县重点扶持、培育和发展的生态产业,由丽江市农业科技人员依据丽江的土壤、水源、气候等自然条件,利用本地特有的野生红心山毛桃和优质晚熟蜜桃品种培育。丽江雪桃经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在39项指标中,有33项优于国内较好的其它**桃类品种。
丽江雪桃(9月18日摄)。新华网发(张东伟 摄)
近年来,丽江雪桃走出丽江,享誉全国,成为丽江高原特色农业的名优品牌,雪桃产品远销各地,雪桃效益惠及群众,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据了解,丽江雪桃产业自2000年开始大力发展至目前,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丽江市雪桃种植规模基本稳定在12000亩,总产量9000吨,其中玉龙县拉市镇种植面积7500亩,总产量6800吨,产值3914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473.03万元。
果农在雪桃地搭建大棚(9月18日摄)。新华网发(张东伟 摄)
玉龙县石鼓镇石鼓村委会望城坡村地处金沙江河谷地带,依山傍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村民家家户户发展“庭院经济”,培育种植花木,把自家院子搞成了一座植物园,兰花、杜鹃、树桩盆景应有尽有。村民将传统庭院文化发扬光大,不仅点缀了生活,还为村民带来了不少收益。
望城坡村民庭院里的盆景(9月19日摄)。新华网发(和润仙 摄)
此外,望城坡村民还利用区域内的旱地、荒地和房前屋后的空地,栽种板栗、苹果、五月桃等优质品种的林果,实实在在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经济林果种植成了果农们名副其实的“摇钱树”和“绿色银行”,也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完)(李宁 和润仙 张东伟)